井冈山精神与当代中国青年
物理学院 李宝航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能够成为长春师范大学青年干部井冈山培训班(第四期)的学员赴井冈山学习和交流。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光荣的井冈山历史以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又有了新的了解和感悟。我想谈一下:“井冈山精神与当代中国青年”。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国年轻人追逐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比欧美发达国家还要年轻15-25岁,购买的目的是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此外,一些论坛罗列了近年来一些青年因无法承受学习、就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压力而导致的恶意犯罪、自杀等极端行为。折射出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中国部分青年生活铺张,不懂节俭;而在重大压力和挫折面前又缺乏承受能力,暴露出当代部分青年奋斗精神的颓废以及理想信念的缺失。
毛主席曾经强调:日子好过了,但井冈山的精神不要丢了。在井冈山的革命岁月中,红军用过的纱布都是洗了一遍又一遍,衣服磨破没有布来补,只能撕了裤腿补裤裆,体现的是一种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在井冈山斗争的两年零四个月里,共牺牲革命烈士4.8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5,744人,有32,300人是无名烈士。他们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凭借的正是为让人民当家作主、为后人创造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曾是我们凝聚力量、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法宝;如今国家富强了,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井冈山精神更应该是我们居安思危的警钟。历史告诫我们,越是胜利、成功、顺利和安逸的时候,就越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的头脑,就越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近来召开的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再一次重申: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但精神的空虚更不是社会主义。试想如果作为时代先锋的中国青年,率先沉溺于物质享乐,不思进取,那么这个社会又怎么可能会朝气蓬勃?如果连青年都丢弃奋斗激情和崇高理想,我们民族的未来又会是什么呢?在井冈山,我们穿红军服、走红军路、吃红军菜、唱红军歌,就是要忆苦思甜、警钟长鸣,就是要让井冈山精神牢记于心。
这次学习使我感受很深的还有我们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初在红军危难之际,是井冈山的人民接纳了我们。在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有了战斗中,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输送粮食和弹药,才有了黄洋界上红军3个连能够抵抗敌人4个团,才有了即使被敌人抓住,指甲里面穿竹钉能够不背叛。正因为有了人民的绝对拥护,毛主席才在八角楼里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而在距离井冈山仅仅430公里的庐山,由于剥削、腐败脱离了群众,蒋介石只能远望南京风雨飘摇、大厦将倾。430公里,从地理的角度并不遥远,但从民心的角度却是天各一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也是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的,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些问题或错误在所难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在不断的纠正错误与总结经验教训中逐步发展壮大的。我们党也从来不回避这些错误,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看望被错杀的王佐、袁文才的亲人,体现的正是一种承认历史、正视错误、实事求是的态度。相比之下,如今一些青年人脸皮薄,不肯接受批评,只愿听表扬,好褒恶贬、精神懈怠,这些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更应该带头继承并弘扬井冈山精神,这也是我们出去学习、回来开座谈会的根本目的所在。由此我想到了井冈山的那些工作人员,他们既是井冈山精神的学习者,同时又是井冈山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从他们千百次的深入群众,千百次不厌其烦的重复,我深刻体会到,他们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以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充满了尊重与自豪。还有江满凤老师,那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不知道唱了多少遍,可她的歌声每次都那么富有感染力,让人不自觉的产生共鸣,她用她独特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递着井冈山精神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他们,不也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吗?
井冈山的精神激励着我,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召着我。通过梳理学习心得,与同事、学生交流感受,使我再一次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精神激励、灵魂洗礼。善于总结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墨西哥有一则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别人问他怎么了,他说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的工作为了什么,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需要什么,如果光顾着赶路而不经常思考和总结,会不会忘了当初我们为了什么而出发?